栏目分类
重现湾区烽火育才之路,粤港澳抗战迁徙办学档案史料展亮相广州图书馆
发布日期:2025-08-22 06:32    点击次数:180

8月15日,由广州市档案馆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府档案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州图书馆以及韶关、清远、梅州、云浮等多地档案、文博系统单位共同协办,广州市档案发展中心(广州市音像资料馆) 承办的“烽火育才 弦歌不辍——粤港澳抗战迁徙办学档案史料展”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大展厅拉开帷幕。

展览以丰富的一手史料,深度还原了抗战时期华南地区院校在战火中辗转迁徙、守望互助的非凡历程,为公众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办学史提供了鲜活见证。

展览精心梳理了国立中山大学、省立文理学院、私立岭南大学等众多知名院校跨越粤港澳多地办学的足迹。通过“迁徙示意图+珍稀档案”的立体呈现方式,观众得以清晰追溯这些学府在战火中为保存文脉而进行的地理大转移。这些首次系统展出的原始档案,为深入研究华南教育抗战史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本次展览是粤港澳三地及广东省内相关地区档案文博力量的一次历史性协作。以广州市档案馆核心馆藏为根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府档案处、澳门档案馆以及韶关、清远、梅州、云浮等关键迁徙地的机构共同参与策划。香港提供的岭南大学迁港办学平面图、澳门珍藏的广州执信中学迁澳档案、广州市馆藏的仲恺农职校借址澳门教忠分校的函件等珍贵史料联袂展出,生动诠释了危难时刻湾区教育界同舟共济的精神。

展览首次公开展示了众多粤港澳学子在战乱中辗转求学的原始记录。黄本立院士在乐昌私立广州培正培道联合中学的学籍表,黄翠芬院士借读坪石国立中山大学的成绩单,叶叔华院士跨越香港、乐昌、连县多地求学的学籍表……这些泛黄的纸页,无声诉说着一代学子不甘为亡国奴、在颠沛流离中坚持向学的铮铮风骨。

为深化历史感知,展览匠心打造了多个沉浸式场景与互动环节。“被轰炸的校园”以震撼视觉重现日军暴行对教育设施的摧残;“烽火课堂”则引领观众体验先师于山区陋室中坚守讲台的感人场景。观众还可参与主题盖章、扫码答题赢取“毕业证”等趣味互动,在参与中完成对这段峥嵘岁月的精神传承。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9月8日,线上展览也将同步制作推出。

采写:南方+记者 杨逸 通讯员 梁冰卿

摄影:杨芳 李海(广州市档案馆)



Powered by 无畏电竞选手照片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